当前位置:首页>>资讯列表>>资讯详细
资讯类容

盗墓团伙网上组团盗古墓 因互相猜忌起内讧34人被抓(来源于新京报)

发布日期:2017-09-15 15:18:22

此次系列盗墓案主要嫌疑人邓海峰于8月1日向警方自首。警方供图

盗墓团伙使用的作案工具。

新京报讯 辗转7省份18市,涉及5个团伙34名成员,通过网络组队、以暗语沟通,一起盗墓系列案件,因为一次团伙内讧浮出水面。

近日,湖南省公安厅通报称,株洲破获一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盗墓案件,被盗墓葬多为未经考古发现的“田野文物”。新京报记者从湖南株洲警方获悉,案件线索,来自一通报警电话,而这名神秘举报人,即为盗墓团伙内部一名成员。

汉代古墓被盗 神秘举报人失联

2016年9月26日晚6时左右,湖南省攸县警方接报称,一支团伙正在网岭镇罗家坪村盗掘古墓。蹊跷的是,举报人在提供盗掘地点之后,再无信息。

攸县警方及文物保护人员在山上搜寻四个多小时后,在网岭镇定子坳一座小山丘上,找到这处藏在深山中的古墓。此时,古墓被多个向下深达数米的盗洞包围,现场散落有碎瓷片等。

文物部门勘测,被盗古墓是一座尚未被发现的汉代大墓,具有较高研究价值。随后,株洲市文物局和株洲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启动联合执法程序,成立“9.26”株洲古墓被盗案专案组。

专案组调查发现,这是一起涉案成员多、范围大的团伙案件,随之将案情上报。2017年1月27日,案件被列为公安部2017年第6号挂牌督办案。

通过现场痕迹鉴定,警方锁定两名嫌疑人。随着对两名嫌疑人的审讯,一组涉及湖南、山东、河南等多省份的流动盗墓案件浮出水面。所盗掘古墓,均为东周至汉代大墓,总数超过10座。

涉案嫌疑人迷恋盗墓小说

株洲警方称,专案组成员近百人,通过嫌疑人提供的线索,辗转湖南、湖北、广西、江西、山东等7省份18市,破获5个盗墓团伙,涉及成员34人。涉案成员大多喜欢收看鉴宝节目,迷恋盗墓小说和电影。团伙结构松散,通过网络联系,临时组队,彼此间互相猜忌。“9.26”案即因团伙成员内讧,一名成员报警后暴露。

2017年7月31日,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,通缉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邓海峰。通缉令显示,出生于1980年的安徽广德人邓海峰,负责出资并于2016年9月纠集、伙同他人到株洲市攸县盗掘古墓葬。此后,还流窜河南、安徽等地盗掘古墓葬。8月1日,邓海峰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。

新京报记者从株洲市文物局获悉,攸县涉案盗墓团伙,所盗掘多为未被发现,也未被列入国家文保单位目录的“田野文物”。按照刑法规定,“盗掘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、古墓葬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情节较轻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罚金。”

近日,湖南株洲检方就此案,向当地法院提起公诉。

■ 对话

案件负责人,株洲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陈庚让:

盗墓团伙结构松散自发“结盟”

在案件负责人,株洲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陈赓让看来,尽管拥有支锅老板(负责人)、向导、民工等明确分工,但盗墓团伙存在无可调和的矛盾:缺乏信任基础,互相倾轧,这些特性,为警方破案带来帮助。

“内部人员举报”

新京报:为什么会对举报人的身份产生怀疑?

陈庚让:正常举报的话,举报人会讲得很细,时间地点多少人这样,但是电话里,对方只说了大致地点就匆匆挂了,回过去电话不接,这就很可疑。

<